三皇五帝时期,帝位继承,都采用“禅让制”。“禅让制”是一种贤者政治,贤明的人,或者说有能力的人,才会被被大家推举起来作为帝位继承人。不过,当帝位到达禹手里的时候,他做了一件事,彻底改变了这一传统。
禹活着的时候,其实也是按照贤者政治的方式,选择了有德行的伯益,作为将来禅让的对象。不过,他却悄悄做了另一件事,就是将军队交给了儿子夏启。
禹去世,伯益继位以后,夏启及开始动作了,他仗着自己手握军权,又根基深厚,不断拉拢各部落首领来拥护自己,以此来孤立伯益,想让伯益知难而退。
(资料图)
但是,并非每个部落首领都没有节操,能力出众,曾经教百姓畜牧和凿井,同时又非常贤明的伯益,依然得到许多人的爱戴。如此一来,想让伯益知难而退也就不那么容易了。
文的不行,夏启手里的军队就发挥作用了。
于是史书记载:“益代禹立,拘启禁之,启反起杀益,以承禹祀。”也就是说,夏启联合了拥护他的部落首领,共同举兵攻打伯益。
伯益有贤名,可打架绝对不是手握军队的夏启的对手。所以不久后伯益就被诛杀了,夏启则夺得了帝位。
夏启夺得帝位后,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会盟。
很快,他就在钓台(今河南禹州市)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,宴请的对象自然是各部落首领。毕竟是官二代,家底厚,所以宴会规格很高,美酒佳肴可以随便吃,劲歌靓舞可以随便看。夏启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为了让自己武力夺来的帝位得到大家的认可。
但是,还是有一些部落纷纷对夏启篡位表示抗议,认为他不足以成为大众的领袖,新的领袖应该经过大家的选举产生才合理。
其中闹得最凶的是部落强大的有扈氏首领,他公然表示:“王道由天定,非人力所为”,并且拒绝参加夏启举办的盛宴。
有扈氏首领这么一闹,许多部落首领也觉得是这个理,所以也跟着不来参加夏启的宴会。这样一来,夏启的初衷就没有实现。
夏启对于有扈氏这样的刺头,当然不会心慈手软,毕竟那么多首领还看着呢,要是不在此时树威,以后谁还把自己当天子看。
于是,他召集六军将领,发兵攻打有扈氏,双方激战于甘地。
在历史文考中,关于这场甘地之战,有一篇类似于战前动员令的《尚书·甘誓》,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有扈氏威侮五行,怠弃三正,天用剿绝其命。”意思是说:有扈氏上不敬天,下不敬臣,惹得天怒人怨,所以自己是替天行道。总之,夏启的攻打,被他说得非常堂皇。
不过,有扈氏敢公然叫板,自然也是有实力的。所以,两军交战,仗打得特别残酷。
激战期间,夏启几乎要败时还感慨:“吾地不浅,吾民不寡,战而不胜,是吾德薄而教不善”,并且一再鼓舞将士,表示:“用命,赏于祖;不用命,戮于社。”士兵们听到有赏赐,果然精神振奋。再战时勇猛非常,最后打败了有扈氏部落,并且将有扈氏灭族,以祭祀那些死去的将士们。
那些观望中的部族首领们一看,有扈氏部落那么强大,都被夏启灭族了,夏启力量太强大了!于是大家再也不敢议论夏启的帝位不正,纷纷前来朝拜他,如此一来,夏启便名正言顺成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。
夏启继位后,将这些首领封为诸侯,又要求这些诸侯每年都要向王室进贡牛马粮食等物品。通过战争俘获那些叛乱的部族百姓,就将他们变成奴隶,用鞭子逼迫着,强迫他们为自己服务。如此一来。这些奴隶们又为他创造了更多的财富。
有了钱,自然就阔了。夏启的帝位生活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他再也不像先帝们艰苦朴素、为百姓多干实事,率领百姓奔小康。据史书记载,(夏启)年老后“淫溢康乐,管磬并作,湛浊于酒,渝食于野,饮酒无度,游田无度。”
夏启死前,帝位直接就到了他长子太康的手里,而不再在部族里面选举,道理很简单,兵权掌握在了太康手里一直。
(参考资料:《竹书纪年·夏纪》《史记·夏本纪》)
关键词: